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眼科研究》,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关注国内外实验眼科学发展动态,传播眼科基础研究重大进展,报道眼科实验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临床眼科工作者。本刊国内发行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我国各省份和地区,国外发行在东南亚、北美、西欧等地区的部分国家。本刊期待刊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016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989/R

邮发代号: 36-1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350.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0160
  • 国内刊号:11-598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年第1期文章
  • 激光共焦显微镜与组织病理学对翼状胬肉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研究的比较

    背景研究表明,翼状胬肉是眼表的一种异常细胞增生性疾病,血管因素在它的生长和复发中起重要作用.多种抗新生血管治疗方法被应用于翼状胬肉,但活体观察翼状胬肉血管情况的研究尚少见.目的比较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翼状胬肉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研究的结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0例20眼为翼状胬肉组,手术中获取翼状胬肉组织;另收集年龄和性别匹配的行内眼手术及斜视手术......

    作者:薛春燕;朱婷;夏元;吴艳;黄振平;田农 刊期: 2012- 01

  • 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视觉发育期儿童中的应用

    背景扫描图形视觉诱发电位(SPVEP)作为一种客观视功能检测技术,可被用于婴幼儿及合作度较差的成年人的客观视力测定.已有研究显示,振幅-视角对数(A-LogVA)回归方法可提高SPVEP推算视力的准确性.目的研究SPVEP在视觉发育期儿童中的应用,并比较两种不同的视力推断方法,即振幅-空间频率(A-SP)回归方法和A-LogVA回归方法在儿童,尤其是弱视儿童客观视力评估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

    作者:李璐;陈长征;苏钰;冯超;郑红梅;邪怡桥;易莲芳 刊期: 2012- 01

  • 110例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背景眼部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预后较差.了解眼部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规律对于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目的了解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部位、病理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自1980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华西医院眼科就诊,并经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组织超微结构观察证实为眼部恶性黑色素瘤的110例标本及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眼部黑色素瘤的组织发生、病理组织成分进行分......

    作者:成磊;何为民 刊期: 2012- 01

  • 20MHz B型超声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黄斑病变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背景黄斑区病变的形态学检查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屈光间质混浊眼的检查受到限制,传统的10MHzB型超声检查对黄斑病变的分辨率较低,20MHzB型超声检查在黄斑区疾病中的应用是一种新的方法.目的应用频域OCT和20MHzB型超声对黄斑病变进行形态学对比观察,探讨20MHzB型超声对黄斑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确诊的黄斑病变患者51......

    作者:林松;漆晨;赵乐冬;陈璐 刊期: 2012- 01

  • 玻璃体手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角膜厚度的影响

    背景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影响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的观察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眼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趋势.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因DR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的连续病例70例75眼,采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由同一检查医师检查.于术前和术后7d、1个月、3个月测量角膜顶点、角膜薄处及距角膜顶点4mm垂直线与右眼240°、120°、60°交点或与左眼3......

    作者:邵彦;胡博杰;刘慧;李筱荣 刊期: 2012- 01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引导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的疗效评估

    背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高,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研究的热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确认适宜的取油时机,是否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目的OCT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术前黄斑区视网膜的解剖形态,分析影响硅油成功取出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9例55眼的临......

    作者:张旭;沈丽君 刊期: 2012- 01

  • X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的分子遗传学与治疗研究进展

    X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XLRS,OMIM#312700)是一种较少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主要累及双侧视网膜,造成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层之间的劈裂,患者具有典型的车轮状中心凹劈裂和视网膜电图b/a比值下降的特征性电生理改变,是由于XLRS1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一种遗传性眼底疾病.就XLRS的发病机制、动物实验和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冶卓;纪艳丽 刊期: 2012- 01

  • 后发性白内障的生物靶向治疗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摘出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残留的皮质或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形成的混浊,又称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摘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亦是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研究表明,术后LECs的残留和增生是后发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关于如何有效地防治后发性白内障一直是眼科学者关注的焦点,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近年来,其生物靶向治疗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包括......

    作者:赵瑞苓 刊期: 2012- 01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眼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骨髓组织中造血干细胞以外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及低免疫原性,可在特定的条件下诱导分化为不同的细胞,研究较为成熟的有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在组织工程学及细胞替代移植疗法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BMSCs因其自身的应用优势而成为眼科研究的热点.就BMSCs在眼科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韦春玲 刊期: 2012- 01

  • 感染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感染性角膜炎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是主要的致盲眼病,其年发病率为0.36/104~79.90/104.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感染性角膜炎流行病学地区分布特点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在不同国家甚至不同地区间有很大差别.就近年来感染性角膜炎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人口学分布特征以及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感染性角膜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鲜依鲆 刊期: 201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