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眼科研究》,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关注国内外实验眼科学发展动态,传播眼科基础研究重大进展,报道眼科实验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临床眼科工作者。本刊国内发行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我国各省份和地区,国外发行在东南亚、北美、西欧等地区的部分国家。本刊期待刊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首页>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0160
  • 国内刊号:11-598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年第02期

生物角膜用于人角膜板层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动态观察

王素娟;张月琴;李金;余晓菲;窦新岩;王丽娅

关键词:角膜移植, 异种移植, 植片生存/免疫, 共焦显微镜, 人, 生物工程角膜, 猪角膜脱细胞基质
摘要:背景 近年来由于角膜供体材料的缺乏,异种角膜移植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已制备成生物角膜材料,但其用于人眼角膜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及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尚不清楚. 目的 观察用生物角膜进行人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进行活体动态观察,评估生物角膜作为新型角膜替代材料进行人眼角膜板层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4年2-8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纳入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或陈旧性角膜白斑患者15例15眼,包括真菌性角膜炎4例,细菌性角膜炎1例,混合感染性角膜炎9例,陈旧性角膜白斑1例.采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行患眼生物角膜板层移植术,以术眼的对侧正常眼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3d、7d、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对术眼进行随访,对植片愈合情况进行评分,随访时间为1年.疗效指标主要包括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形成、角膜植片有无溶解或感染复发、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于术后3、6、9和12个月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角膜进行动态观察,记录和分析移植后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角膜基质的形态特征以及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恢复情况.结果 术眼术后3d早期出现角膜水肿等炎症反应,术后7d炎症反应消退.术后1个月植片透明,随访期间未出现角膜溶解、感染复发现象.术后6个月时1例患者出现青光眼,术后12个月时1例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术眼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间logMAR、角膜透明度评分、角膜新生血管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63、59.37、10.50,均P<0.05),其中术后视力、角膜透明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术眼术后受体角膜上皮细胞逐渐覆盖植片,完成正常的上皮化,角膜上皮细胞形态接近对侧正常眼,但角膜内皮细胞体积大于对侧眼,而植片角膜基质中无细胞生长,明显与对侧眼角膜基质不同;术后6个月时8例患者植片内有上皮下神经纤维长入,但神经纤维走形弯曲,密度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眼.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上皮细胞密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8,P=0.22).对侧正常眼、术眼术后3、6、9和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542±119)、(1 895±129)、(1 869±135)、(1 854±.101)和(1 844±103)个/mm2,术眼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对侧正常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9和12个月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值分别为(1.26±0.13)、(3.62±0.81)和(5.98±0.44)mm/mm2,均明显高于前1个时间点的测定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6、-7.24,均P=0.00).结论 用生物角膜行人眼角膜板层移植术后植片即可长期存活,重建眼表结构,改善患者视力,可替代人角膜供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