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眼科研究》,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关注国内外实验眼科学发展动态,传播眼科基础研究重大进展,报道眼科实验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临床眼科工作者。本刊国内发行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我国各省份和地区,国外发行在东南亚、北美、西欧等地区的部分国家。本刊期待刊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0160
- 国内刊号:11-598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直接PCR法对感染性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价值
袁青;宋子成;孙士营;赵格
关键词:棘阿米巴, 角膜炎, 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法
摘要:背景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致盲率极高,发病初期易误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或病毒性角膜炎,常规的临床诊断方法费时较长,特异性差,极易错过治疗的“时间窗”.常规PCR法检测简单、特异、有效,但由于病变标本取材量少,不易提取组织DNA,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非提取组织DNA的直接PCR法扩增棘阿米巴虫株18S rRNA保守序列在棘阿米巴角膜炎快速诊断中的可行性. 方法 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暨青岛眼科医院诊治的10例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的病变角膜中分离10株棘阿米巴虫株,经鉴定均为T4基因型虫株.用直接PCR法分别扩增棘阿米巴原虫、白念珠菌、绿脓杆菌、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以及正常人角膜上皮细胞以确定该方法的特异性.将棘阿米巴原虫稀释至不同的浓度以确定直接PCR法的敏感性.采用SPF级6周龄健康雌性BALB/c小鼠构建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于感染后第1、3、5、7、10、15天获取角膜组织,分别进行直接PCR、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KOH封片镜检和原虫培养鉴定,比较各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 直接PCR法仅能扩增棘阿米巴DNA,其他病原体DNA均未扩增出;在每个获取的棘阿米巴角膜炎样本中少可检测到10个棘阿米巴原虫.在棘阿米巴角膜炎小鼠模型中,直接PCR法在感染后第1、3、5、7、10、15天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0.0% 、90.0% 、80.0% 、70.0% 、70.0%和50.0%,总阳性率为73.3%,高于原虫培养法的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KOH封片镜检的总阳性率为56.7%,real-time PCR法检测的总阳性率为61.7%,均略低于直接PCR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172).结论 直接PCR法操作简单,在上述4种方法中对棘阿米巴原虫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能够快速诊断棘阿米巴角膜炎,尤其对于待检标本少而无法提取DNA的患者可首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