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眼科研究》,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关注国内外实验眼科学发展动态,传播眼科基础研究重大进展,报道眼科实验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临床眼科工作者。本刊国内发行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我国各省份和地区,国外发行在东南亚、北美、西欧等地区的部分国家。本刊期待刊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首页>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0160
  • 国内刊号:11-5989/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年第12期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管怀进;苏舒;蒋胜群;张俊芳;朱蓉嵘;刘必红;梁从凯

关键词:白内障/年龄相关性, DNA损伤, 彗星试验
摘要:背景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提示DNA损伤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目的 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11例和正常对照组受试者147名均来自“江苏眼病研究:阜宁县2011年眼病流行病调查”人群,两组人群的年龄均为50 ~ 80岁,组间性别构成比及年龄均匹配.应用彗星试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含量及Olive尾距(OTM),对两组间测量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为50 ~ 59岁、60 ~ 69岁和≥70岁组,对3个组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人群检测指标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年龄组间检测指标的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彗星试验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无拖尾现象,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变大,可见拖尾现象.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百分比和OTM值分别为(21.75±3.51)%和6.54±1.65,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9.31±3.60)%和2.18±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7,P=0.00;t=28.02,P=0.00);50~59岁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尾部DNA含量和OTM值分别为(20.04±2.86)%和5.92±1.14,60~69岁组为(20.77±2.93)%和6.13±1.14,≥70岁组为(22.79±3.67)%和6.95±1.91,3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8,P=0.00;F=7.94,P=0.00).两两比较后发现50 ~59岁组与≥70岁组、60~ 69岁组与≥70岁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il DNA%:q=2.75,P=0.00;q=2.02,P=0.00;OTM:q=1.03,P=0.02;q=0.82,P=0.00). 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DNA损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