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眼科研究》,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本刊关注国内外实验眼科学发展动态,传播眼科基础研究重大进展,报道眼科实验研究成果及其临床应用,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临床眼科工作者。本刊国内发行于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我国各省份和地区,国外发行在东南亚、北美、西欧等地区的部分国家。本刊期待刊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016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989/R
邮发代号: 36-1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0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350.00
杂志荣誉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0160
- 国内刊号:11-5989/R
- 出版周期:月刊
-
Smac si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Smac基因沉默效果的鉴定
背景研究证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剂(Smac)蛋白是肿瘤细胞的促凋亡蛋白,我们先前的研究表明,Smac蛋白在白内障患者LECs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推测沉默LECs中Smac的表达可抑制LECs的过度凋亡,但如何成功将SmacsiRNA转染进入LECs是研究的关键.目的构建人SmacsiRNA慢病毒载体并对人LECs进行感染,研究慢病毒载体构建方法及其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
作者:李云;郑广瑛;蒋瑜 刊期: 2016- 03
-
后囊膜混浊的体外上皮-间质转化模型的建立
背景上皮-间质转化(EMT)是导致后囊膜混浊(PCO)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研究LECs的EMT过程对PCO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缺乏研究EMT的PCO体外细胞模型.目的建立新的人晶状体囊外摘出术PCO的体外囊袋培养模型,探讨PCO形成过程中LECsEMT的发生情况.方法利用健康供体的40只尸眼行体外模拟的白内障摘出术,游离晶状体囊袋后用昆虫针固定于培养皿,置于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DMEM......
作者:杨宝霞;王晔;赵晓雯;刘廷;黄钰森 刊期: 2016- 03
-
miR-204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LECs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背景miRNAs是一类非编码的小分子RNA,对LECs的凋亡发挥调控作用,但miRNAs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LECs中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miR-204在体内及体外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前囊膜和20个正常供体眼晶状体前囊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个组晶状体前囊膜中miR-204的表达量.对人晶状......
作者:苏现华;王晔;黄钰森 刊期: 2016- 03
-
外源性脯氨酸羟化酶对人RPE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通路的负向调节作用
背景目前抗VEGF药物的应用已广泛用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发病的治疗,但有部分患者的疗效并不理想,因此研究VEGF的上游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及其限速酶脯氨酸羟化酶(PHDs)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外源性PHDs在HIF-1激活通路中的负性调节作用.方法用Hela细胞提取RNA,采用逆转录PCR法从cDNA克隆PHD1、PHD2和PHD3,通过限制性内切酶构建......
作者:马昱;唐少华;姜燕荣;石璇 刊期: 2016- 03
-
水通道蛋白0/1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背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对白内障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晶状体中的2个小分子蛋白AQP0和AQP1与白内障的发病关系密切.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AQP0和AQP1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表达和分布差异,探讨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纳入2011年3-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
作者:占志云;徐国兴;谢茂松 刊期: 2016- 03
-
雌二醇通过增加端粒酶活性影响人LECs生长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背景人LECs表达端粒酶活性,其活性改变与白内障的形成相关.研究证实,雌激素能增加入子宫内膜癌及乳腺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从而发挥促进增生、抗凋亡作用,但能否增加入LECs中的端粒酶活性从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国内外鲜见报道.目的探讨β型雌二醇(β-E2)是否能增加入LECs端粒酶活性及其对人LECs增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并传代人LECs细胞系,先用1×10-6mol/Lβ-E2分别作用人LE......
作者:王杰;康刚劲;袁雪峰;徐曼华;蒋燕;罗波 刊期: 2016- 03
-
Pentacam在分析晶状体后囊膜透明性中的临床价值
背景后囊膜混浊(PCO)是白内障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客观、有效地评价PCO有助于PCO的防治,而以往的评价方法存在许多问题.Pentacam图片法是一种评价后囊膜形态的直观方法,了解异常后囊膜在Pentacam上的表现有助于PCO的预防和治疗.目的探讨晶状体后囊膜病变在Pentacam图片上的特点及分析模式的选择.方法纳入2011年1-10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门诊复诊的白内障术后患者82例84眼......
作者:曹乾忠;田臻;陈茜;刘奕志 刊期: 2016- 03
-
目标区域捕获技术鉴定一RP家系USH2A基因的新复合杂合突变
背景RP为遗传性致盲眼病,其遗传方式和临床表型呈高度异质性,对患者的突变基因进行筛查和诊断对于进一步的基因治疗研究有重要意义.目的利用目标区域捕获技术确定中国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RP家系成员的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方式.方法收集2013年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1个汉族RP家系,对该RP家系的4个成员进行眼科检查,抽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后,利用华大基因眼科芯片目标区域捕获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利用......
作者:王瑛;黄辉;樊宁;吴静;周晓敏;殷燕;王云;刘旭阳 刊期: 2016- 03
-
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背景硬核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手术易导致角膜水肿和后囊膜破裂,研究证实软壳技术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术中能有效减轻角膜水肿,但仍存在后囊膜破裂的风险.术中将软壳技术应用于囊袋内对晶状体后囊膜是否同样可以起保护作用,目前少有报道.目的观察囊袋内软壳技术在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按Emery核硬度分级为......
作者:韩卫;陈彬川;李佳佳 刊期: 2016- 03
-
高阶像差及散射光对非球面IOL眼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
背景高阶像差和散射光可能会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非球面IOL植入眼视网膜成像质量造成影响,但目前采用客观方法评估其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客观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非球面IOL植入术后的高阶像差及散射光对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探讨改善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天津市眼科医院2014年2-8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非球面IOL植入术3个月的患者53例67眼,利......
作者:马瑶;马忠旭;高原;孙龙格 刊期: 2016- 03
动态资讯
- 1 刀豆蛋白A条件化培养基对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Na+-K+-ATP酶的作用
- 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一例
- 3 外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对FDM形成的抑制作用
- 4 维生素D3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眼部结构的保护作用
- 5 再适应视网膜电图——一种客观的暗适应功能检测方法
- 6 Wnt信号传导通路在视网膜发育及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7 超广角荧光素血管造影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周边血管改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8 固定性上斜视致视力障碍手术复明一例
- 9 FK506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兔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
- 10 腹部闭合性损伤伴远达性视网膜损伤治疗一例
- 11 儿童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12 无症状性脉络膜骨瘤一例
- 13 肾上腺素对不同品系兔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诱导作用
- 14 关于中国临床医师对眼科临床指南认知程度的问卷调查分析
- 15 54岁成人视网膜母细胞瘤一例
- 16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形态改变及临床意义
- 17 转化生长因子β调节培养的人角膜基质细胞MMP-2和MMP-9的分泌
- 18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自发性晶状体脱位一例
- 19 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用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标记的研究
- 20 微小RNA与眼底疾病